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广东2024年高二历史合格考试
2、广东省2024高三二模历史
3、2023-2024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答案
4、2024广东省高三联考题历史
5、2024广东高三12月联考历史
6、广东省历史二模2024
7、2024广东高三历史
8、2024年广东二模历史
9、广东二模2024历史
10、2024广东省二模历史

绝密★启用前7.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考点测试卷(二十一)政治人物辅佐的诸侯国主张或举措历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N龄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捐不急之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符合题目要求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如1.周代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同时并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8.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斯用。这反映了西周时期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报A.实现了王权和神权的结合B.人的主体性意识开始觉醒A.成为了当政者的治国之道B.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O懈C.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D.完成了社会新秩序的构建C,体现了政治思想的保守性D.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在先秦儒家三礼之首的《仪礼》中,还存有很多氏族社会的痕迹。如其中的“聘礼”“射礼”等9.春秋战国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士人则多言“天下”。仅《韩非子》中“天下”之辞就凡等,都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的各种礼仪巫术。由此可见,儒家礼乐思想三百余见。在诸侯观念中,“天下”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每个诸侯国都天生自带复兴天下的A.注重于总结而缺乏创新B.呈现出迷信的主色彩使命。这可以用来说明在当时C.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A.开始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K3.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出现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史料出处10.《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韩非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子的主张意在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A.维护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B.构建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C.批判儒家仁义道德的思想D,宣扬法家严刑峻法的理念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11.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是“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愈首倡“道统”,推崇孔孟之道,但又在读《墨子》一文中根据孔子的言行得出儒学同样主张“尚同”“兼爱”和“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杯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积淀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的结论。韩愈此举意在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A.儒墨并重排斥佛道B.贬低孟子抬升孔学4.先秦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日,蛮夷戎狄“饮食衣服,不与华C.揭示儒学内涵丰富D.借助墨家改造儒学同”,后来的《史记·秦本纪》也指出,华夏“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而“我夷无此”。据此推知,12.博士源于战国,其职能是教授弟子、参政议政等。汉初的博士来源于诸子百家,到汉武帝时当时华夏与蛮夷的区分标准本质上是仅置“五经七家博士”。这反映了当时A.血缘关系与宗法观念B.衣食风尚与礼乐法度A.博士地位上升B.主流思想变化C.民族心理与风土民情D.文化选择与文明进步C.礼制观念淡化D.文化艺术繁荣痴5.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13.汉武帝当政时期,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蚧为相。田蚧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喻王者威重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器,雕虎猿花纹,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这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高尚。据此可知,皇帝的冕服一现象反映了武帝以来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起来B.社会政治局面长期稳定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C.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D.选官用人制度趋于成熟C.宣扬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14.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6,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等和谐的共同标准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历史(二十一)第1页(共4页)名师卷·周测卷历史(二十一)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