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SD]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SD]二试题)
手亚洲事务打下了基础,对亚洲的和与动荡局面有一定的影响。5.(1)因素: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2)方案:美国对西欧国家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正确,因为美国援助西欧的是“过剩必需品”。实质:美国对西欧的资本输出和扩张,并以此对抗苏联。6.(1)外部因素:美国为建立自己的全球霸权,干涉中国内政。内部因素:在内战中,国民党战败,退逃台湾。(2)原因:美国政府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苏联在亚洲占据优势,美国不打算在亚洲同苏联进行激烈争夺,因此美国在亚洲采取守势,制约苏联。(3)方式:“冷战”。影响: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在争夺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没有兵戎相见,但在亚洲发动了朝鲜战争等热战,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由于美苏势均力敌,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7.(1)形成:苏联试图要求西方大国结束对西柏林的占领,使柏林成为自由市,引发了柏林危机。影响:加剧了苏联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2)原因:双方都担心使用武力有可能引发核战争。影响: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象征;美苏紧张的局势也得到了暂时的缓解。(3)方法:极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做出必要的妥协,达成协议。8.(1)不同:杜鲁门要求美国“领导世界”,公开宣告在全球扩张、谋求霸权;尼克松转攻为守、对外收缩,对苏采取“缓和”政策。(2)变化:杜鲁门主张在世界范围内遏制苏联;尼克松主张与苏联谈判。(3)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理由:尼克松政策的转变只能说明其争夺世界霸权策略的改变,由积极进攻转为防守。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其不可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4·【23·ZCYK·历史·参考答案一选修3-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