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CQ]五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CQ]五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海军建设](12分)材料据记载,南宋初年,名将韩世忠在黄天荡以水军将金军统帅围困达四十八天,岳飞在洞庭湖一带收编了超过一千条战船和数千名官兵…这些水军都有一定程度的私兵色彩。南宋朝廷设置了沿海制置使司,专门负责海防。该机构统率的水军有一万名以上的官兵和数百艘战船的规模。到南宋后期,水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例如理宗在位时(1224~1264年)设置的殿前司浙江水军,驻于临安,有兵两千八百人,到度宗在位时(1264~1274年)增加到一万人。一摘编自任野《宋朝水军的发展》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该章程基本上是参照英国海军拟定的,是中国当时最西方化的军队制度模板。海军制度分为军官和士兵两个系列。军官分为战官和艺官:战官是军事指挥员,分为管带、大副、二副、三副;艺官是指军舰上的技术军官,保留原来的军官职衔(如提督、总兵、副将等)。该章程特别规定,海军军官一律由海军学校毕业生担任,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有学历要求的军队制度章程。章程还规定士兵分三等并依次递升。虽然北洋海军制度看似非常完备,但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海军将领也逐渐沾染上了旧军队的陋习,有章不遵,有令不行,军队的训练也日益流于形式。—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时期水军建设存在的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洋海军制度建设的特点并简评其影响。(8分)18.[市镇经济与城市转型](14分)材料一明中叶至清中叶,在苏州、嘉兴、湖州三府交界处,形成了与世界市场遥相呼应的区域性蚕桑丝织经济圈。表3所示为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表3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市镇桑籽桑秧桑叶蚕种蚕鲜茧生丝丝绸米粮备注乌青⊙⊙⊙⊙⊙△蚕桑最盛,却几无绸业石门⊙⊙⊙口P距乌青30里菱湖口⊙口丝产量在湖州府领先南浔⊙⊙⊙口⊙⊙口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二震泽⊙口东距南浔12里双林口⊙⊙⊙丝业与织业均衡发展盛泽口⊙专营织绸,不事蚕桑新市⊙⊙⊙⊙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三洞庭山⊙⊙桑叶的最大“外援”注:⊙跨区域集散中心☐区域内集散中心△仅辐射四乡的集散地一摘编自罗婧《世界市场与苏嘉湖蚕桑丝织经济圈》【高二历史第4页(共6页)】·22-06-542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