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教材老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QGA]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教材老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QGA]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全国@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教学札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原始社会通常被描述成贫因的状态,充满了残酷的竞争。但《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则认为原始社会采集打猎的生活质量比农业社会高,饮食结构更合理,蛋白质摄入更充足,成年人的体格比农耕时代高大。同时他还认为,原始社会人人等,身体棒精神足,进入农业社会后,出现了国家机器剥削压迫,农耕生活降低了人的生活质量。结合材料,运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你是否赞同赫拉利的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2)进入农业社会后,国家出现。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这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10分)答案:(1)不赞同。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分)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都非常低下,人们所能获取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都非常有限,经常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不可能有很高的生活质量,并且人的寿命也比较短,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①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个体劳动盛行起来,最后土地也变成了私有财产,私有制开始确立,进而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⑤分)②在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所取代,是历史的进步。(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野老歌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野老歌》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15分)答案: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以下现象:(1)“耕种山田三四亩”“锄犁傍空室”说明了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4分)(2)“税多”说明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对农民进行剥削,“不得食“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反映出农民深受剥削,自身温饱难以解决,生活艰难。(4分)(3)“输入官仓”“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说明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两个阶级之间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突出。(4分)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说,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到18世纪末,伴随着对人民的暴力剥夺的是一连串的掠夺、残暴行为和人民的苦难在俄国,农奴主推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奴制改革。这场改革不仅没有使农民获得土地,反而使其丧失了仅有的保命土地。通过废奴法令,农奴主割占了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农用土【23新教材·DY·思想政治-R-必修1-FJ】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