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2、2023-2024学年度山西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评历史
全围1®0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老教学札记20.右图是名画《三等车厢》,它描写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工具一火车,作品没有表现因工业进步带来的兴奋,反而着重描写人在车厢中的分类,反映了工业革命开展之后人类社会的阶级差别。材料可用来说明A.画家对瞬间印象的记录B.现实主义画派的开始盛行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显露D.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空间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和画作可知,《三等车厢》是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这现实和社会弊端,故C项正确。A项是印象派的特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23分,第23题15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人说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评价。从春秋后期到战国的300多年间,涌现出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杨朱、商鞅、韩非等一大批影响力巨大的思想家,这一时期可谓群星灿烂。当时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众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各张旗帜,互相辩驳,气氛非常活跃。这是中国原创思想的爆发期,各种理论学说表现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刻性都是后世无法比拟的。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影响较大、出版著作最多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是孔子、老子、孙子。—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秦始皇定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应该说这标志着社会变动时期的结束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社会变动既已结束,百家争鸣的基础自然也就随之而消失。李斯指出,“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于是有焚书坑儒之举。摘编自钱逊《董仲舒与先秦百家争鸣的终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原因。(12分)答案:(1)表现:涌现出众多思想家;思想文化氛围宽松、活跃;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原创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等等。(10分)(2)原因: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确立;巩固统一局面和专制统治的需要;李斯等人推动思想文化专制;等等。(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的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举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他们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他们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材料二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的。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段,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摘编自彭明、程散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一1949)》【23·DY·历史-RMB-必修三-QG】63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