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重庆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重庆卷
1 历史(重庆卷)试题)
20题12分,共52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中兴”需要,同(治)光(绪)时期,清政府重视发展救助事业。受欧美传教士在华开办慈善医院、育婴堂、聋哑学校等的冲击,清廷大力兴办救助机构。深受乐施向善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官员、富商掀起出资开设粥厂、善堂、善会的高潮;族田义庄也发挥了更大的社会救助功能。与清朝前期以“养”为主救助方式不同,西方教会更注重“教”(如宗教、职业教育)和“工”(如木工、制鞋、雕刻等手工技艺的培养)。有鉴于此,1878年在李鸿章提议下,清政府在直隶、山东、贵州、四川等地创设的工艺局普遍发展起来。—摘编自刘悦斌《晚清时期社会救助事业的新特点》材料二面对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1834年,英国通过新《济贫法》,确立了在济贫院内实行惩处“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的救济原则。1844年,政府颁布《禁止院外救济令》,重申禁止对身体健康、有工作能力的人进行院外救济。1852年,英国又出台院外救济规范,明确规定对由于老年、疾病、事故或者身体与精神原因导致的贫困者,或者对无力挣得收入以养活孩子的寡妇所提供的院外救济与身体健全的成年男子不同。社会改革家斯迈尔斯在《自助》中指出:“只要人们受制于过分的保护或者过度的政府,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处于相对无助之中”。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一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社会救助的主要特点。(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新济贫制度实施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与晚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英国社会救济有何不同?(9分)18.(12分)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1954一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20世纪七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八十年代《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20世纪九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十年代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21世纪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