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林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陕西学林试卷2024九年级上册期末
2、学林2024九年级试题陕西
3、学林试卷2024初三历史
4、陕西学林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
5、2024年初中学业考查模拟试卷九年级历史学科
6、陕西学林试卷2023-2024
7、陕西学林试题及答案2024
8、学林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卷二历史
9、陕西学林试题及答案2024九年级上册期中
10、陕西省学林教育试题答案2024九年级

息,从而强化对官僚的控制,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密折制度并没有减轻皇帝的负担,故排除A项;票拟是内阁的职能,故排除B项;密折制度与思想专制无关,故排除C项。8.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A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故B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通的通商口岸中没有广州,广州开埠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故C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9.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维新派既没能取得洋务派的支持,变法阵营还出现分裂,地方要员也持观望态度,这说明维新派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派的组织情况,故排除A项;维新思想了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故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可知,武昌起义后,从帝国到民国政权的更替上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故选A项;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方妥协,故排除D项。11.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夏天”“上海”“(何)叔衡”“润之(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些革命者去上海的目的是参加中共一大,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排除A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故排除C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排除D项。1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同时这次会议也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不再受到共产国际的控制,故选C项;八七会议上和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并未掌握领导权,故排除A、B两项;中共七大之前毛泽东已经是党的领导核心,中共七大不是“分水岭”,故排除D项。1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先后产生了五四精神(1919年)、井冈山精神(1927~1934年)、长征精神(1934~1936年)和西柏坡精神(1947年),故选D项。14.B【解析】根据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民主原测,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了1954年宪法的起草和讨论情况,没有反映1954年宪法的意义,也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排除A、C两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讨论人数的广泛性,社会主义原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15.A【解析】根据图中支持与反对的线条并结合时间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投票的情况,故选A项;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在1971年不会有这么多,故排除B项;C、D两项也与该图数量统计无关,故排除。【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2-12-286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