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情分析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南省2023-2024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3、河南省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2024
4、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
5、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河南
6、2023-2024河南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7、2023-2024河南省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8、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中检测卷(二)
9、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检测卷
10、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书志》《通志·艺文略》等都是这样归类的。与其说唐传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说唐传奇源出于传记。第二,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首光提出“唐人乃作意好奇”的是明代的胡应麟,他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南柯》之类尚可,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体亦卑下无足论。”胡应麟认为,六朝志怪虽多“变异之谈”,但大都不是有意“幻设”,而是作者当作真事记下来的。唐传奇则是有意“幻设”,胡应麟称之为“作意好奇”,言下颇有不屑之意。从《中国小说史略》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鲁迅引述胡应麟的话,是为了得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结论。胡应麟只说唐人与六朝人的区别在于“有意幻设”,鲁迅则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把“有意幻设”当成了“有意为小说”,照他的理解,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度看,鲁迅的推论是站得住的。“艺术内容的虚构性是近代意义小说的重要规定性,也是小说同实录文学的重要区别。”“没有虚构,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说。马振芳救授的表述,大体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大陆学者的共识,而鲁迅的推论与这一共识是吻合的。只是,如果回到中国古代的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鲁迅的推论其实大为不妥。盖历史的事实是,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始于先秦。“在中国文学史上,庄派学者大约是最早正面而系统地提出以虚构想象来写人叙事的文学家。”《庄子》中的《盗跖》《渔父》《列御宠》等篇表面上是历史故事,实上纯属虚构这足以把晋迅置于两难的境地:要么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视为“有意”写成的“小说”,要么放弃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的论断,两者必居其一。而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对“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否定。“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之不够严谨,由此可见。第三,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里包含了一个假定:唐人已有一种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否则的话,怎么能说“有意为小说”呢?而从历史的事实看,唐人虽有其小说观,但绝不同于今人的小说观,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来写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小说了。或者说,唐传奇的确大体符合现代的小说标准,但唐传奇不是为了符合这种现代小说标准而“有意”写出来的。许多学者之所以认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其成就之卓越挥煌,只有这个命题才与之相称。如果否定了这一命题,就相当于否定了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我看来,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有目共睹,谁也不能贸然加以否定。只是,用“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来揭示唐传奇的小说史意义,则未免欠妥。如果一定要就唐传奇的小说史意义提出一个命题,我们的表述是:“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