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模拟调研试题语文二
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高三一轮
4、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
5、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4
6、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2024摸底卷
7、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
8、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答案
9、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语文
10、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二

对“以文见史”传统的认知有助于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与历史都以关注人性为前提,这就使某些文学作品在生成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具备认知价值。从文学的历史叙事中培育出的审美意识是社会化审美意识,对这种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审美价值的动态性和社会性,从而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一个重要侧面。“以文见史”传统为文学接受者与批评者带来了指向未来的愿景。文学中的历史书写总是带着对公、正义乃至乌托邦的向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精神并不是“向后看”的精神而是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未来”的精神。这一传统不仅折射出历史规律,而且用指向未来的愿景为社会进步带来隐形的助力。(摘编自王寰鹏《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材料二:在近年的当代小说中,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开始越来越引人关注。在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非常明确地谈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其中当然也隐含着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说: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我们并不是要求作家像历史学家那样去追求历史事件、历史情节的绝对真实,而是要求必须尊重历史本质的真实。也就是说,即便叙事者在历史事件与情节的描绘上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真实,但这一基础如若并非建立在历史本质的契合之上,我们也不能说这是真实的历史叙述。反之,即使对于某些历史的描写,其事件与情节完全出于虚构,但却在更高层面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也依然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历史。(摘编自徐刚《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一种概括,“以文见史”的观念传统和写作传统始终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B.梁启超、鲁迅等人采用历史批判的路径来解构人性,客观上推动了“以文见史”这一写作传统的形成。C.中国现代伦理的变迁和文学形式的变革助力“以文见史”传统的发展,这促成了历史表达作品的出现D现实中,作家常常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选择史料,因此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就显得尤为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也同样适用于其它题材的文学创作。B.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具有时代性,因此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国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C.当代小说作家承继“以文见史”传统,尊重历史、按艺术规律呈现历史,才能在创作中避免历史虚无化。D.即使是历史情节完全虚构的作品,只要在更高层面上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就可以看作是真实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以文见史”观点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