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降生用人书名师导学·选择性考试第一轮总复·历史知识点拨]德治与法治②意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1)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说为主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要求统治者以身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礼法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有数十条之多。主刑辅。(2)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2)法治: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3)社会教化: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原则。(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秦汉(1)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1)秦以治国,推动了律的多以唐律为蓝本,如编纂于963年的《宋刑编纂。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2)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云梦睡虎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是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以《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2)元: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3)明:以唐律为蓝本制定2.魏晋时期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多次重修(1)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三纲五常。(4)清: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2)特点:律令儒家化。(3)原因例,制订了《大清律例》。①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2.教化②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1)背景③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学思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想来解释律令。理学。3.唐朝②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1)编纂《唐律疏议》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①成书: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至深人族规、家训之中。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最终撰成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永徽律疏》,即《童的行为规范。34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