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文言文参考译文:天地所贵重的是人,圣人所崇尚的是义,品德道义所成就的是智慧,聪明睿智所要追求的是学问。即使是最伟大的圣人,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即使是最有才能的人,也不是生而能之的。周文王、周武王师从姜尚,周公师从庶秀,孔子师从老聃。人不可不向老师学啊。这都是极其圣哲的人,尚且需要学考察,他们的智慧才会广博,他们的德行才会伟大,更何况是普通人呢?因此,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先磨砺好自己的工具;士人想要宣扬他的道义,必须先研读前代圣贤的经典。《周易》中说:“君子凭借多识记前代圣贤的言论和事迹来培育自己的德行。”因此,人需要学,就像物品需要加工打磨一样。所以夏朝的玉璜和楚国的和氏璧,即使具有宝玉的材质和卞和的呈献,如不加工打磨,就和粗糙的石头没有区别。更何况君子有笃实坚贞的品质,明察机敏的才智,有德行高尚的朋友辅助他,有高明的老师教诲他,用《礼经》《乐经》修养他,用《诗经》《尚书》引导他,用《周易》辅佐他,用《春秋》启发他明智,怎么会不成功呢?《诗经》中说:“看那鹅鸰鸟,边飞边欢鸣。你我天天在奔波,月月都远行。早起晚睡不停息,不要辱没父母名。”所以,君子整天勤勤恳恳,积累德行,研修学业,并不只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识能够渊博而已,而是想继承祖先的美好声望,并以此来显扬自己的父母。道义隐藏在书本中,要靠不断地学才能获得,学问因发奋努力而有所长进,因懈怠松弛而荒废。所以董仲舒终生不过问家事,景君明常年不出家门,使自己的学问日渐精深、学业愈加显著,是因为他们家境富裕;像他们那样富裕闲逸而又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品德才能过人之士。倪宽卖力作厨工,匡衡把自己卖给富人家做佣工,是因为他们家境贫困;像他们那样家境贫困而又能如此钻研学业,是品德才华优秀之人。现在求学的人数以万计,而坚持学到底的人还没有几十个,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上四人耳聪目明、忠义诚实、廉正勇敢,未必没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然而他们树立名望,建立功业,美好的声誉没有穷尽,终于达到这样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依托于先圣的经典,专心谨记孔夫子的遗训罢了。《诗经》中说:“面对高山内心仰慕,面对大路迈步前行。”“时时刻刻遵行学之事,学问积累就会走向光明。”因此凡是想要显耀功勋业绩、传扬光辉事业的人,再没有比学更好的了。14.D(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是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鼓舞。)15.同:①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②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每点2分)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6.(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示例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示例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示例三: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17.A(“那么”在文中与A项中都用来指示程度。B项,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意思,引出应有的结果。C项,用来指示方式。D项,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数目。)18.C(C项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A项是借代,B项是夸张,D项是拟人。)19.①原文语句运用转述问答的形式,②“手电筒”这个出乎读者意料的答案,形成一种喜剧感,③体现出作者的幽默风趣,④也表达出作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⑤改句仅为笼统的简单陈述,达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0.①已经开始逐渐低龄化②如果绳索出问题了③当我们低头看手机时(每点2分,意对即可)21.A处。(1分)A处的双引号表示强调,B、C、D三处都表示特殊含义。(2分)(意对即可)22.【写作指导】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解释“化”字的本义为“变化”,并以《易传》中的句子为例;第二段比较“变”与“化”的差异,侧重强调“化”的“质变”和“渐变”效果,并进一步指出“化”也是一种智慧,其内涵和外延对我们有诸多启发。写作时可以主要围绕“化”字,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层面展开叙述或论述。注意,只言“变”不言“化”,或混淆“变”与“化”,则为偏离题意。【参考立意】①人生要“变”,更要“化”;②“化”乃人生大智慧;③“化”可变腐朽为神奇;④万事皆可“化”;等等。4【一联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