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文告命令,门下省颜有不同看法,有时还有错误,有没有指出纠正?原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本来是为相互防止发生过错和失误。人的意见,常常有所不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有的人对自己护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批评,便怀恨在心。有的人为了暂且避开私人的嫌隙,互相顾惜面子,明知政策有错,也立即施行,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这实在是亡国的范政方式,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时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因为模梭两可(没有主见),而招致灾难和变乱,人们大多不能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当时都认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不认为会有祸患;后来到大的祸乱发生,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造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深受世人舆论斥责。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帮助,不要上下随声附和。”唐太宗于是下令各个部门,如果须发出的文告命令没有做到稳妥方便,官吏必须上奏指出,不能只顺从圣旨上的意思推行实范,必须尽到一个做臣子的职责。贞观四年,太宗问大臣萧璃:“隋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萧璃回答说“(隋文帝)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不怕辛苦,思行善政。每次上朝处理政务,有时要忙到太阳偏西,五品以上的官吏,都要与他一起坐谈国事,值宿守卫,传送晚饭来吃,他性情虽然说不上仁义开明,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但内心并不能辨明臣子(用人不准)。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性格过于明察就对事情容易多疑,他又是靠欺骗前朝皇帝的遗孤寡妇来夺取江山登上皇位的,经常害怕群臣不服,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员,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即使劳神费力,也不能全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全知道他有不信任下属的想法,也不敢直率说话,丞相以下的官吏,处理政务都遵奉顺从罢了。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因为天下如此之大,事情如此之多,千头万绪,一定应该根据情况而变动,事情都交付百官商议,由宰相筹划,事情稳妥方便了,才可以上奏皇上,下令天下执行。怎能在一日处理如此多的重要事务,凭一个人的思虑就独断专行呢。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不合理,处理合理确实好,那些处理不合理的又能怎么办呢?日积月累,甚至好多年,背离常理的事情很多以后,国家能不灭亡吗?哪如广泛地任用贤良的人才,皇帝在朝廷密切关注政事,严肃法纪,谁还敢胡作非为呢?15.D(3分)16.①贺诗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②黄诗领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每点3分,每点意象、意境、情感各占1分。意对即可。)17.(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每空1分,共10分)18.(3分)A怨声载道B杀一儆百C应时而生(每空1分)》19.(2分)从古至今很多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让人匪夷所思,但是难道我们能否认这种强制执行的法令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吗?(改对一处1分)20.(3分)示例:造型之于雕塑、姿态之于舞蹈、线条之于绘画21.(5分,情节3分,修辞2分)A.情节:拐子把拐来的英莲先卖与冯渊,又偷卖与薛蟠,薛蟠为抢人恃强打死冯渊。贾雨村走马上任应天府,经门子葫芦僧指点后胡乱判了案,呆霸王得以免除牢狱之祸。高二五火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