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史学发展推动了碳十四测年的进步B.历史研究必须与考古的发掘相映证C.学科间密切结合的研究模式可借鉴D.考古发掘对研究历史具有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材料显示考古碳十四测年结果和《史记》记载的年代相吻合,考古结论和文献记载相映证,这说明学科间密切结合的研究模式可借鉴,C项正确:碳十四测年研究推动了史学发展,A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考古研究验证了史书记载,并未强调“历史研究必须与考古的发掘相映证”及“考古发掘”的决定作用,排除BD项。故选C项。4.从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来看,殷卜辞绝大多数是对于神灵的祈祷与贞问,西周时期的彝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这客观上反映了()A.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B.商周政权弥漫着神权色彩C.新生产工具的迅速发展D.早期国家治理观念在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西周时期的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多载人事,少言神明,反映了民众生活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正是人文观念的体现,古代人神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说明早期国家治理观念在改变,D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错在“开始出现”的表述,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礼器上更多记载人事,而不是神灵,说明西周时期的政权没有弥漫着神权色彩,排除B项;新生产工具是否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新的生产工具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5.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战国晚期(中国)。材料显示周武王时期,军队较少,战国晚期各诸侯国军队数量大为增加,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