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D⊙089%▣12:26公民参政热情的高低,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公民注重自身政治素养,故排除C项。20.A【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3世纪的西欧,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在城市商人的帮助下,销售至更远地区,商业日益繁荣,故选A项;材料和C项表述不存在因果关系,故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崛起更多是源于自身条件,故排除D项。【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日本专制统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4/6和建物史观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日本天皇大力推广孝道,这是在借助孝道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下令每家收藏一本《孝经》的目的并不是要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故排除A项;推广孝经与完善科举取士制度无关,故排除B项:下令每家收藏一本孝经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动儒学理论的普及,故排除D项。22.B【解析】本题考查玛雅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玛雅金字塔主要是祭祀等宗教活动的场所,材料中被称为铭记的神庙内室宽大、随葬品有玉器等说明当时宗教具有较高地位,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玛雅对其他文明的吸收,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玛雅手工业规模,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明这一时期玛雅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故排除D项。23.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B项中的“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说法绝对,故排除B项;这些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故排除C项。24.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早期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不认为教皇有划分世界的权力,也反对西班牙的暴力殖民,支持将殖民地以财产占有,以此划分殖民地的归属,这一行为将会加剧欧洲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体现了西欧殖民扩张的要求,故选B项:这一行为是在为殖民行业进行辩护,并为以后的殖民冲突提供法律文本,而不是海洋开发,故排除A项;支持将殖民地财产占有,以此划分殖民地的归属还是强调要进行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这一言论与西欧民族国家兴起无关,故排除D项。25.(1)表现:人口快速增加;农业得到发展;大举兴修水利工程;垦田面积扩大;南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区面积的增加;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工商业繁荣,形成地方性优势产业。(6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棉作、植桑养蚕压倒稻作;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商业资本渗入农业经济:工商业市镇涌现,市镇经济繁荣;租佃关系得到发展,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分离趋势。(3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农业发展和工商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水陆交通发展;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赋役改革,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大量高产作物的传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解析】本题考查盛唐与明中晚期的江南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素养。第(1)问,关于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24-97C·济的发展,可从劳动力、水利工程、垦田、地方行政调整、南粮北运、工商业等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关于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从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商业资本、租佃关系、土地经营权的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②小问,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从当时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长途贸易、赋税改革、国产农作物的引进等角度进行分析。26.示例一论题: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成熟。(2分》闸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调整,提出了“不结盟”“和与发展”等外交理念,实现了由结盟到不结盟的重大转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不断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全面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维护世界和。中国在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还继续加强与英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对世界和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9分)总之,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全面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为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其外交策略更加成熟自信。(1分)示例二论题:新中国外交政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方针。“一边倒”外交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其在保障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境地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