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JY高三·A区专用·模拟卷(二)2语文X试题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JY高三·A区专用·模拟卷(二)2语文X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人请教,这样,有才能的人好像显得没有才能,知识渊博的人好像显得无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颖达回答说:“圣人实行教化,要求每个人都谦逊退让。自己虽然有才能,但不骄傲自大,仍旧向没才能的人请教他不知道的事情。自己虽然多才多艺,可还是害怕懂得太少,仍旧向才艺寡少的人讨教求得更多的知识。自己虽然有知识,表面上却不表现出来,自己内心虽然已经很充实,表面上却好像空虚。这句话不只是对庶民百姓的要求,帝王的德行,也应当如此。帝王内心蕴藏神明,外表必须沉默,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所以《周易》上讲‘要表现得蒙昧无知来自养正道,不显露明智以盛气凌人’。如果帝王身居至尊之位,就炫耀自己的聪明,凭借才能欺凌别人,掩饰过错,拒绝诤谏,那么上下之间的情感就会被隔断,君臣之间的理念就会相违背。自古以来国家灭亡,没有不是由此而造成的。”唐太宗(很赞同)地说:“《周易》上讲:‘勤劳谦逊的品质,君子如果能够保持到底,就会有好事降临。’这句话的意思和你说的是一样的啊。”于是,下诏赏赐给孔颖达绢帛二百段。河间王李孝恭,在武德初年被封为赵郡王,后被加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李孝恭已经定了萧铣、辅公祏的势力,于是长江、淮河以及岭南、岭北地区都在他的统领之内。他控制一方,威名远扬,不久迁任礼部尚书。李孝恭性格谦逊忍让,没有一丝一毫骄傲自大的气。当时特进江夏王李道宗,以统兵打仗闻名,很有学问,并且礼贤下士,爱惜人才,唐太宗很器重他。在大唐宗室中,只有李孝恭、李道宗二人德才无人可比,是一代英杰。材料二: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孔颖达)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不遵守法度,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15.B(根据原文“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可知,与傲霜盛开的菊花不同,拖着衰弱身体登高的词人犹如残烛将尽,本就心情郁结,并非“兴高采烈地登高”,也没有被雁鸣声破坏了兴致。)16.①上片写词人泛湖前拖着病体登高,又逢归雁哀啼,所以有未乐先愁的感受,引出回忆,旧时自己重阳泛湖时,也有相似的情感体验。②下片情感发生巨大转变,当下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虽同样是泛湖,但词人心情大好,兴致勃勃地填词明志,上片写登高之愁正是为了反衬出下片的泛湖之乐。③上片虽写登高,但与词作中心事件“泛湖”、表达的主题紧密相关。(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吾问养树得养人术(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示例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示例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18.A:一名家长牵着孩子走B:且没有进入我国内陆C:北侧高压减弱后(每处2分,符合大意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语句③可修改为:并且相互较劲。语句⑤可修改为:这就让台风的路径变得非常复杂。(每改对一处给2分,酌情给分)20.①文中原句具体详细地列举了老木匠从工具箱中拿出的各种工具,而“老木匠从工具箱里拿出各种工具”只是简单笼统地交代老木匠拿出工具。②文中原句更能表现老木匠的专业,与下文“娴熟”呼应,突出老木匠的技艺高超。(答一点得1分,答两点得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不完全一样。①“叮叮咚咚”是重叠形式的拟声词,更能准确地模拟木匠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②“敲敲打打”是重叠形式的动词,表现老木匠干活时细致认真的动作。③与下文“几位多年未在一起合作的木匠哼着小调,兴高采烈热火朝天地摆弄着这些废旧木头”呼应,生动展现了老木匠一起工作时热闹的场景。(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是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老木匠抚摸自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建成的小木屋时的状态,体现老木匠对自己作品情感深厚。②“像没吃过东西一样”不是比喻,表示揣测,是他进食的状态让人感觉他没吃过东西,没有明确的喻体,虽有喻词但无法构成比喻。(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比较简单,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引用并简单描述了张枣的诗句,第二段借诗句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后悔”。材料的主旨句是“后悔也可以是美的,后悔也可以有力量”,也是考生写作的突破点。“后悔”指“事后懊悔”,是一种主观感受,若要发现“后悔”的美和力量,就要从源头分析引发个人“后悔”感受的事件。而发生过的事已经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个人对这件事的定位和认知一可以是从中吸取教训,之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是以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把喜怒哀乐都当作生命旅程的体验…这样,“后悔”就可以是“美”的,“有力量”的。【参考立意】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反思过往,面向未来。③“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以“后悔”成就复杂人生。等等。【2024届高三联考B卷·语文(二)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