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JY高三·A区专用·模拟卷(三)3文科综合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3文科综合试题)
(2)有利条件:中国茶文化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国茶长期作为中国古代外贸的大宗商品;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政府的重视。(9分,答出四点给8分,五点给9分)(3)内在联系:商路的发展演变深刻影响着文化交流的范围以及文化传承的载体的丰富性;文化的交流传承可以丰富商路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商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的合作互鉴。(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3.示例一所选数据:1792~1867年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800年法国,1800年荷兰。(2分)结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相较于西欧仍有一定优势。(2分)论证: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尾,经历了康雍乾时期100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一个高峰,垦田面积和人口数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值,即使是边疆地区的农村居民,预期寿命仍高于同一时期的西欧国家。1800年的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后的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采取了当时欧洲最为激进的措施,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内居民以个休农户为主,虽然居民均寿命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东亚居于较高水,但仍低于中国辽宁的村民;荷兰地狭人众,城市化水较高,但19世纪初的居民均寿命仍低于同期的法国和中国(辽宁农村),这也为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相较于欧洲仍具有一定优势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8分)示例二所选数据:罗马时期(11~257年)的埃及(村民),14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佃农,1750年法国。(2分)结论:中世纪及近代早期,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甚至略有倒退。(2分)论证:公元1世纪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是罗马帝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因而罗马帝国时期埃及村民的预期寿命可代表西方奴隶社会的巅峰水。14世纪上半叶,新航路尚未开辟,封建自治城市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极其有限,农村依然以封建庄园经济为主,而庄园中的佃农地位高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从佃农的预期寿命低于奴隶社会的最高水,可以推知中世纪西方国家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长期没有得到提高。即使是1750年,在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法国,整体预期寿命也只是与古罗马埃及村民持。由此可见,中世纪甚至近代早期的国方国家,农业生产力相较于古罗马时期并未发生革命性的进步。(8分)示例三所选数据: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18世纪下半叶的伦敦。(2分)结论:工业化初期,工人阶级承受了时代发展的阵痛。(2分)论证:18世纪下半叶,英国在北美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进口粮食等物资,英国人的总体生活水有了明显提升,预期寿命跃升至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工业化使大量人口向以伦敦为代表的大城市聚集,但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滞后、政府放任环境污染、社会卫生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加之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将大量工人聚集在密闭的工厂中从事生产活动,导致传染病和职业病泛滥,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遭到漠视,因而工业化初期,伦敦人的预期寿命远低于同一时期的全国均水。工人阶级为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进步付出了巨大牺牲。(8分)(“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18世纪下半叶法国预期寿命明显提升、清初北京人口预期寿命低于同一时期的安徽农村等角度提出论点,论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44.(1)特点:具有阶段性;带有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痕迹;受国际形势影响深刻;服务于美国发展战略和霸权政策。(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深刻改变了美国族群和人口结构,丰富了美国的多元文化;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美国种族矛盾和冲突持续发酵;外来移民争取民权的行动客观上推动了美国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的进步。(9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高三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910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