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文化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5答案(历史)

天一文化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5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海南天一联考2024高三四模历史
    2、海南天一联考2024高二历史
    3、2023-2024海南省天一联考历史试卷
    4、海南省天一联考2024高三
    5、海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天一大联考
    6、海南天一联考2024高二第二学期
    7、2024海南省天一高三三模
    8、2023-2024海南天一联考高二历史期末
    9、2023-2024海南历史天一联考
    10、天一联考2024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
8.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初”“民主共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派在这一时期纷纷通过办报纸等手段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所以与材料中办报高潮出现的相关事件是辛亥革命,D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A项排除;戊戌变法宣传变法维新,B项排除;五四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C项排除。故答案选D。9.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8一193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列强为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所以导致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C项正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建立,A、D两项排除: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从1930年开始,B项排除。故答案选C。10.B【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知,两次会议都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建立前,A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它们都是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C项排除;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D项正确。故答案选B。11.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建设成就。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屠呦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位人物都是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12.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查士丁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罗马民法大全》,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查士丁尼的历史功绩,排除。故答案选B。13.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不利于制造业发展,A项排除;斯大林模式和两个五年计划并非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C、D两项排除。故答案选B。14.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题干“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条件,C项正确。指导新航路开辟的是地圆说,而非日心说,A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来自于工匠的经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B项排除;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D项正确。故答案选C。15.D【解析】本题考查走向和发展的世界。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国际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等可知,资料卡的主题是“走向和发展的世界”,D项正确。资料卡在世界格局方面只涉及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A项排除;资料卡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项排除;二战后,世界陷入美、苏冷战,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不符,C项排除。故答案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16.(1)变化:从形状上看,由形状各异向统一形状发展;从材质上看,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2分)原因:手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统治者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图一:体现了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1分)图二:说明当时契丹族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1分)图三:印证了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合作、一致抗日的历史事实。(1分)图四:见证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