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金匮]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2试题(语文)

[石室金匮]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2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一时采住了。批注2:“呆”字用得很传神,表现在8.文中多次描写林中的柿树,有何作用?(4分)9.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12分)【文本一】①读诗就是读人,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正如清人沈德所说:“有第一等胸襟抱负,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真实的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精神。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何能成为读者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③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其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有深远的教育作用。如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选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有删改)【文本二】①近日,一组可视化数据作品《宋词能继,何处画人间》和《唐女诗人群像》在朋友图刷屏。该作品由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险室和斯华网数据斯闻部合作,历时半年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