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5届全国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二)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九师联盟2024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
2、九师联盟2023-2024高二1月历史
3、九师联盟2024高三2月联考历史
4、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文综
5、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理科综合
6、2024九师联盟高三二月
7、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模拟卷下文综二
8、2024年九师联盟高三
9、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10、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历史试题)
2025届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历史(三)参考答案1.A考查解放战争结束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中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辩证地看待工商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把“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写入《共同纲领》,并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在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即将建立的时期,鼓励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工商业,有助于稳定后方经济,巩固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统一战线,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提供经验,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并未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中,故排除B项;摧毁了国民政府的经济根基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前,故排除D项。2.C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实现民族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排除B项;D项指的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排除。3.D考查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根据材料,贫下中农要“诉阶级压迫”“火热的阶级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等,都属于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央政府将这些与当时的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相结合,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故D项正确。这是中央的部署,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医疗改革,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培养公共卫生意识,故排除C项。4.A考查“一五”计划。川藏、青藏公路是在1954年建成通车,是在“一五”计划期间,这些公路的开通对于东西部经济的联系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纽带作用,故A项正确。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因此B项表述有误,故排除;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提出实施是在1999年,国民经济调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C、D两项。5.A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准许城乡部分市场存在、允许个人经营,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在部分领域内运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从所有制结构方面进行探索,故A项正确。“统购统销”政策废除于1992年,故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就走上了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且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变化,故排除C项;党和政府的这种经济调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调整,无法说明“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故排除D项。6.D考查新中国的基层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基层制度的安排,都是新中国在不断探索中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国家领导下的,并结合地方的社会俗等方面在政权、产权、村民自治权的合理安排,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管理,故D项正确。中国的地方治理体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不存在均势治理,而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基层治理的功效,故排除C项。7.D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57年…出现…农民业余文化学的热潮”可知,该现象有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顺应了当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故D项正确,排除C项;A项中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完成于1952年,B项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均早于材料中的时间“1957年”,故排除8.C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联背信弃义,我国在原子能事业的研究过程中并未停滞不前,最终实现突破式发展,主要是因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规划下,中国各科研单位、各地方、工厂及工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而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1961年调整经济的方针,主要针对“大跃进”中的问题,故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故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9.C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根据材料“美丽的中文不老”、“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可知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汉字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故排除A项;材料提及海峡两岸汉字文化的同根同源,无法体现出“持久创新力”,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有识之士,不能夸大为民众,故排除D项。10.B考香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椎行,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取得了土地经营权,但此时主要还是从事农业为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即1984年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商业和运输业等,农业就业方式出现很大变化,故B项正确。1978~1984年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酝酿阶段,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选项“开始”一词有误,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阐述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缺少城市户主的职业资料,C项表述“差距呈缩小趋势”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相符合,故排除;材料主要是郊区的职业占比,不是产业结构的占比,故排除D项。11.A考查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文化。材料体现了在一五计划后期一些优秀的作品纷纷涌现,故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4月,而材料中的时间都出现在这一时间点后面,也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占主流,因此,故排除B、D两项;从“有的反映…”“有的反映…”等可以看出,并没有出现“左”的倾向,因此,故排除C项。12.D考查当代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可知,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充分说明【2025届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历史(三)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