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联考]辽宁省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开学阶段测试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示例2:不合逻辑。“…抵抗”一般理解为患者对…类药物不敏感,即抗药性。文中所说的“糖瘾”,其实是高糖食物很难再刺激大脑一次性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这与对多巴胺类药物不敏感没有关系,因此不合逻辑。(4分,任何一种解释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22.甲: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乙:避免情绪化进食。(一句2分,‘两句4分,意思接近即可。)23.【参考立意】该作文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近年的高考真题中多有出现,考生并不陌生。读写结合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牵引出相关的作文话题。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的材料。通过文本中贾湖龟甲上形似眼睛的龟甲,引出“我凝视它的时候,它也正在凝视我”“所有初见,都是重逢。所有重逢,都宛如初见”的两个话题,让考生思考“我与它”指代的对象和“初见与重逢”的内涵及意义。作文话题很明确,选题立意较为容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着手写作。【立意分析】该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一方面材料本身带有思辨性,“我与它”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初见与重逢”存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转化,两者之间都形成一定的张力,以此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另一方面,话题的思辨性拓展了立意的空门。作文材料中的“它”是指贾湖龟甲上形似眼睛的刻画符号,而考生凝视的“它”,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任何事物或人物。考生可以侧重写“我”对“它”的认识和思考,也可以侧重写“我”与“它”相遇时,那种“初见”的新奇感和“重逢”的喜悦感。总之,考生需要先确定一个“它”,再重点阐述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力求“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