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一)1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语文(二)
2、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一语文试题
3、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上语文
4、2024_2024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
5、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语文二
6、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中)一语文答案
7、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语文答案
8、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语文一
9、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
10、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核心模拟卷(中)语文
·(一)1语文答案)
年。我们不必坐定这首词作于弘治十一年至十五年之间,我们说它作于英宗天顺初年(1457)至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这四五十年之间,也就是鞑靼初入河套逼近贺兰山以后、下至赵宽写这首词之年。这样推测,大概是“虽不中不远矣”。(摘编自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边塞诗在使用地名时常常会出现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B.材料一列举了高适《燕歌行》中六个地名,其中有三个地名是运用典故,不是实指。C.唐人在写边塞诗时,常会使用一些汉朝地名,即使汉唐地点的方位、距离不相符。D.岳飞后人搜集岳飞的所有诗文编成《金佗粹编》,其中没有收录《满江红》。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青海和玉门关之间横亘着祁连山,如果王昌龄《从军行》的地点是实际地点,则诗歌前两句就不符合事实。B.在遇到古诗中的地名时,我们必须辨析清楚这些地名是实指还是用典,否则就不能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C.材料二认为《满江红》中“贺兰山”是实指,而它不在宋金的边界,也远离金朝的首都,因而该词不是岳飞所作。D.关于古诗中的地名是实指还是泛指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前代或同代诗人的使用该地名的惯来作出推测。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分析高适《燕歌行》时,首先交代诗歌创作的时空背景,这是作者展开论述的前提。B.材料一指出了《燕歌行《从军行》中古地名如今的位置,以便论述诗中地名在方位、距离上不符合实际的情况。C,材料二开篇明确观点,即岳飞《满江红》是明代人托拟之作,并引余嘉锡的相关论述作为佐证。D.材料二末段根据《书武穆王词后》末行署年来断定《满江红》的作年,反映了文章论证的严谨性。4.两则材料都分析了古诗词中的地名,其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假如你是材料一的作者,你会赞同材料二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骑兵列传汪曾祺“你问我是怎样参加革命的?一我小名叫个如意,从小可不如意。我父亲生我们哥儿七个。我虚岁十五上就揽了工。给汉人种地,给蒙古人放马。白天干,晚上还要找点零活。那年来了八路军。俺们这儿也成立了抗联会。有一天晚上,有人叫我。我以为是找我干点零活。原来是抗联会敛了一批军鞋,要送给八路军去。他们问我敢不敢去,一那会儿遍地是鬼子、汉奸,八路军没个准地方。我说:‘咋不敢!’八路军挺和气,还给好的吃。我说:‘下回再有这事,我还去!’去了几次,就熟了。有一次,他们走失了一匹军马,找了几天了。我问了问是哪天走失的,那天刮的是什么风,第二天,就给他们找回来了。走失的马,总是顺着风向走去的。骑兵营原本都是南方人,都是步兵。步兵改骑兵,可得有个过程。那个时候,有的人从鞍子这边跨上去,从那边就掉下来了。他们问我愿不愿留下来。我想,这比揽工好,这就参了军。“参军后调到山西训练了一年,我这才知道有个礼拜天。一到礼拜天,睡一天。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