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5届九年级阶段第一次月考(短标)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历史
2、2024年河北省九年级基础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二
3、河北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4、河北省九年级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答案
5、2023-2024河北省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6、河北省2024年九年级月考
7、河北省2024到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
8、河北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中检测卷
9、2023-2024河北省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人教版最新
10、河北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
历史答案)
湖南省湘东十校2024年10月高三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 A CC A B D BCABAB AD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特征。陶寺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晚期营建城市处于初级阶段,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出现于西周时期,排除B项。礼乐文化形成于周朝,C项史实错误,排除。陶寺遗址出现了早期的宫城、贵族居住区、大型仓储区、观象台,可见当时该遗址生产力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表明当时该地进入到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D项正确。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郑、虢以诸侯身份讨伐天子,公然以下犯上;晋侯与周王是臣与天子的关系,但晋文公公然倚仗国力,试图采用王之葬礼,以上这些都是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郑、虢、晋三国的实力对比,排除A项。春秋时期,天子权力受到削弱,C项“至上权威”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无关,D项偷换概念,排除。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经济的恢复以及儒家思想。陆贾强调统治者要勤俭节约,晁错强调统治者要重农,这些主张适应了汉初恢复经济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B项“保障了”说法绝对,排除。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采用儒家思想但不尊崇儒学,C项错误。陆贾的主张没体现以农为本,只是强调统治者要厉行节俭,排除D项。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材料不是强调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织技术水提高,排除A、B两项。唐朝前期,朝廷所需丝织品主要来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唐后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冲击,北方经济受到重创,中央实力下降,北方多为强藩,所以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C项正确。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并逐渐趋于衡,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成员身份趋于等,贱奴社会地位也较前代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A项错误。奴仆地位发生变化实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但这种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结果,故B项错误。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只是材料的表象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监察制度和中央集权。明朝在中央设置了都察院、在地方设置了按察司以及中央外派的巡按御史,各机构纵横交错,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A项正确。按察司和巡按御史都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错误。中央对地方的双重监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材料未提及行政效率问题,C项错误。D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广州港口进出口货值的变化,和西方国家转向其他口岸贸易(五口通商)有关,故B项正确。表格中广州对外贸易所占百分比总体不断下滑,证明广州对外贸易大不如从前,可1861年到1864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都是出超,这一数据表明此时广州的外贸发展状况仍是利好的,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没有体现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后对自然经济的影响,故C项错误。1861年到1864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都是出超,但不能就此得出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的结论,D项错误。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之后,文化运动开始注重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劳动者的赞美,赋予其神圣地位,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潮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的政治地位,A项错误。1924一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B项时间不符合,错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在1939一1940年左右系统完整提出的,C项时间不符,错误。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力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抗击日寇,故B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排除A项。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的反围剿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D项。10.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该图所示为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当时中美关系尚未改善,中苏关系也交恶,在两极格局下,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异常严峻,故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A项错误;西部大开发计划始于2000年,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时期建成的工业中心,而非全部工业中心,因此难以得出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的结论,D项错误。11.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厦门经济特区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密切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好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经验,从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时间是1992年。C项与史实不符,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D项错误,四个经济特区建立时间是1980年,与本题题千的1984年并不吻合。12.B【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区的古文明在其形成初期,都出现了与祭祀相关的建筑,故选B项。各地区在文明形成初期受制于地理环境的阻碍和生产力发展水,基本独立发展,A项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不符合唯物史观,C项错误。祭祀对象有神明,不一定是祖先,D项错误。13.A【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原罪说宣扬每个人天生有缺陷,由此推导出人是不可绝对信任的结论。而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是其文化中对人性不信任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权力制约原则成为西方各国宪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原则,A项正确。B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未涵盖材料中关于原罪说的相关内容;C项“源自”一词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从材料来看西方近代宪政思想,某种意义上是基督教原罪思想与加尔文教派结合的最终产物,且从唯物史观角度,还要考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基督教的转型问题,重,点在于其“原罪说”中推动宪政发展的内在因素。历史参考答案一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