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单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一学期学科素养第二次测试
2、2024年学科素养考核测试
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素养形成期末测试
4、2023-2024学年度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
5、2024年全旗小学毕业生学科素养检测语文
6、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7、2023-2024学年度
8、2023-2024学科素养语文试卷
9、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期中测试
10、2024学科素养测试
2语文答案)
5:54税gl®55●●●(2)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用来赠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解析】关键词:因为,于是写作:以,用来:言,字;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14.答案①体恤民情,请求免除百姓赋税,并且多放出一些宫里人。②有仁爱之心,请求宽救囚犯。③为杭州刺史时,修筑水利工程,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农田。(3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B【解析】B.领联第一句写到尘世烦扰,生难逢开口一笑,可见作者认为世间生活多是忧愁苦闷之事,体现作者对人世坎坷的忧愁,而不是朋友久别重逢的开怀大笑。16.答案①节日登高的欢乐。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爬山,欢度佳节的乐事。②人间多忧苦的叹息。人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烦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夕阳,从古到今同样不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愁闷的旷达。凡间难逢欢喜事,今逢佳节当尽兴欢喜,“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从古到今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所以也不用哀哀凄凄,落泪悲伤。(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7.答案(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每小题2分,共6分)18.答案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精益求精(3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第②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第③空前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等诗句、成语体现的是匠人们认真执着、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可以用“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19.答案①构成:结构相同,使用了“要有…的精神”三个相同的分句句式:内容/意思相关,“实干精神”“执着精神”“创新精神”都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评分标准: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效果的能力。横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每个分句都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使得语句既富有文采又内涵深厚。“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让人感到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一词多义的能力。例句的“手段”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A.本领、技巧:B.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C.手面、排场,指处事、用钱大手大脚:D.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故选D。21.答案手机提供的虚拟世界,会使人忘却沮丧挫败的现实生活,迫不及待地追求下一次快感体验。或:人们在手机提供的虚拟世界中,会忘却沮丧挫败的现实生活,迫不及待地追求下一次快感体验。(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成分赘余:由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去掉“在…中”:3结构混乱:虚拟世界与人们忘却之间是使动关系,应是虚拟世界“使人忘却”:语序不当:“迫不及待”修饰的是“追求”,应调整到“追求”前面。22.答案①手机使用频率越高:②手机成瘾由此形成:③刷手机并不能真正缓解焦虑。(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上文“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受情绪问题困扰的被访者,容易把刷手机当成放松情绪的一种手段”可知,受情绪问题困扰的被访者,容易把刷手机当成放松情绪的一种手段,所以当焦虑程度越重,手机的使用频率就越高,应填:“手机使用频率越高”:②根据上句“渐渐地对手机就有了依赖:再刷一条微博,再看一个视频,再开一局游戏…于是”可知,这是对手机的依赖,根据下文“这种成瘾”可知对手机已经成瘾,应填:“手机成瘾由此形成”;③根据下文当焦虑出现时“需要通过行动去解除威胁,才能得到化解焦虑”可知,刷手机不能化解焦虑,应填:“刷手机并不能真正缓解焦虑”团嗣编辑转Word转图片保存更多
本文标签: